上海合杰

中文
首页>业界洞察>政策法规

人才引进机制新探索


   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“发展是第一要务,人才是第一资源,创新是第一动力”。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,各地政府对人才重视程度不断提升,纷纷出台人才引进政策,区域间的人才竞争日益激烈。同时,各地也在持续探索积极、开放、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,切实推进政策落地。事实上,将人才吸引到当地只是人才引进政策的第一步。未来,还要加强人才培育政策,使其对当地的建设发挥更大作用;更要重视留住人才,使其能够持续地发挥作用。

人才引进政策应与本地发展规划结合

与以往相比,当前的人才竞争主要有两个特点。人才竞争不再仅集中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等一线城市,处于发展中的内陆省会城市,如武汉、西安、成都、郑州、长沙等也开始加大人才引进力度。而且,降低落户门槛是这些地区普遍采取的人才引进政策,例如 “零门槛落户,保障性住房”“全国在校大学生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即可落户”等。毫无疑问,这些地区采取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人力资源合理配置,提升城市竞争力及均衡发展,并能进一步推动户籍制度改革。然而,这些人才引进政策也存在一些需要改善的地方。

与一线城市相比,这些地区的人才引进门槛相对较低,可能会影响人才的质量。而且,具有同质化现象,普遍采取降低落户门槛、提供保障性住房以及创业补贴等策略。这些相继出台的政策缺乏精确的行业领域划分,没有和本地产业与战略发展规划充分结合。这样,不仅不利于吸引本地区需要的人才,也可能会加重人才流失。更为重要的是,大部分地区的人才政策侧重“吸引人才”,还未充分重视“培育人才”和“留住人才”。

推进人才分类评价体系

引进人才后,还要从宏观和具体实施方面多策并举,如此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,并真正实现人才集聚。

首先,加强顶层设计,促进区域人才竞争的良性发展,这是实现人才集聚的保障。短时间内,对各地的发展而言,数量足够多的人才确实很重要。然而,从长远发展来看,人才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匹配能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。各地出台人才吸引政策,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的人才战略规划。这样,不仅可以使人才引进政策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发挥有效的作用,而且各地之间也可以形成良性竞争。

为引导各地在保持理性、有序的竞争,中央应推行“双顶层”机制,即“顶层设计”和“顶层推动”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并用。在政策制定环节做好统筹协调,通过指导性文件,防止人力资源分配上的马太效应,增强人才引进政策的合理性。同时,在政策执行环节整合各地优势资源,平衡不同地区之间的人才,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推进人才良性发展的合力。正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指出的,“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,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,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,广泛凝聚共识,形成改革合力”。

其次,将人才政策与产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,这是实现人才集聚的前提。为保障人才引进政策实施的效果,各地在制定人才引进政策之前,应扎实做好区域调研。通过分析本地产业结构和未来经济发展战略,结合产业发展规划,制定相应的人才战略规划。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应明确本地区发展需要,并结合当地产业发展、人文环境、政策环境等综合因素,考虑所需人才的层次、结构等。同时,应对不同领域、不同层次的人才实行差异化、个性化的用人、育人、留人政策。通过柔性、灵活的个性化用人模式,让人才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。另外,还要充分考虑当地的产业结构和区域优势,实现人才规划与产业发展战略有效结合,推动核心产业发展。

最后,推进人才评价体系建设,这是实现人才集聚的基础。当前,大部分地区人才引进政策的对象覆盖较广,既包括高层次人才、高校应届毕业生,也包括职工(技工)院校毕业生。完善的人才分类标准与评价体系不仅是宽口径、多层次的人才引进政策的支撑,也是人才引入后实现人力资源有效开发与合理配置的基本前提。为此,可采取分类管理,从而实现兼顾公平与效率。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,促进人才梯队的建设与培育,而且是政策资源投放效率的重要保障。人才引进政策不仅要重视人才的质量,也要对引进的人才合理使用、有效激励。而实现这些目标,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评价体系。因此,各地应根据本地情况对所需人才进行合理分类,并建构相应的人才评价体系。这样,既实现对人才的分类开发,又注重对人才的差异化激励,做到人尽其才、才尽其用。

加强“培育人才”与“留住人才”的政策设计

人才引进政策不能囿于“引进”,还要注意用得上、用得好的问题,因而需要对部分人才进行培育,以与地方、单位的发展相融合。更为重要的是,要留住人才,以持续促进地区发展。

各地的人才引进以中青年为主,他们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生活方面的问题,包括住房、子女教育、环境质量等。这意味着降低他们的生活成本,并为其提供包括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、优质的公共教育资源等,是留住人才的基本条件。例如,西安市就出台了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实施办法,即入园坚持方便就近原则;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,坚持“免试就近”入学原则。各地除在住房等方面给予一定的物质支持,还应完善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,努力提升公共服务质量。

同时,各地引进的人才还将面对事业发展问题。为此,一方面,各地需要进一步优化用人育人机制、成果激励机制、完善创业的市场环境与法律环境、健全人才公共服务体系等“软环境”,建立人才长效发展机制;另一方面,各地应以切实的政策为保障,营造开放、包容、公平、便捷的就业创业环境,鼓励人才发挥所长。增强引进人才在本地区的归属感和成就感,才能持续地发挥他们对地区发展的作用。

人口结构变化的压力、各地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产业升级换代的需求,使得各地都需要引进人才。事实上,人才引进政策不仅需要以物质激励等手段吸引人才,也要为培育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长机会与环境,更需要以完备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及一系列配套制度留住人才。

来源:中国社会科学网





下一篇:重庆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提高至每月1200元
留言咨询